金秋9月,全球連接器領域領軍企業日本壓著端子制造株式會社(以下簡稱“JST”)的中國本土化布局迎來關鍵里程碑 ——JST深圳新辦事處正式完成升級并啟幕。
作為常年穩居全球連接器企業前十的行業標桿,連接器大廠JST在2023年Bishop&Associates報告中已展現強勁實力:商業零售教育市場排名第二、汽車設備市場排名第六,在日本本土連接器市場亦穩居第二,全球影響力可見一斑。
此次深圳新辦事處的升級啟幕,并非簡單的連接器業務區域據點擴容,更是JST扎根中國連接器市場30余載后,對“本土化”戰略內涵的又一次深度迭代——從早期的連接器產品適配到如今的連接器產業共創,JST正以更貼近中國新興產業生態的姿態,深化與本土化市場的綁定。
活動現場,《國際線纜與連接》記者有幸與JST董事長西本充広先生展開深度對話,探尋其本土化布局的深層邏輯與未來規劃。
01 | 深圳辦事處:差異化定位,搶占新興產業“窗口”
提及JST在中國的本土化布局,多數人會先想到服務傳統產業的上海、大連、青島連接器業務據點。
在采訪中,JST董事長西本充広明確指出,這些地區的核心職能是對接白色家電、傳統汽車等成熟產業,維持JST在傳統連接器市場的穩定份額。
但深圳新辦事處的定位,卻與前者形成鮮明差異——它不再局限于“服務存量市場”,而是聚焦機器人、電動汽車等中國本土崛起的新興產業,承擔起“開發新市場、挖掘新需求”的本土化核心使命。
“深圳的市場特質與傳統地區完全不同,這里聚集的不是老牌制造企業,而是引領技術變革的機器人公司、新能源車企,是中國新興產業的‘窗口’。”西本充広在采訪中強調。
事實上,JST早在2015年便已在深圳設立辦事處,此次升級正是基于對華南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的判斷:隨著中國在機器人、電動汽車領域的研發與制造能力持續領先,對應的微型化、高可靠性連接器需求將大幅增加,而深圳作為這些連接器產業的核心聚集地,自然成為JST搶占先機的關鍵落點。
從職能上看,深圳新辦事處將成為JST本土化對接新興產業客戶的前線陣地:
一方面,通過近距離溝通,快速響應客戶在連接器產品微型化、定制化上的需求(如JST標志性的1.5毫米至0.2毫米微型連接器技術,可精準匹配機器人精密部件、電動汽車電控系統的需求);
另一方面,依托深圳的連接器產業鏈優勢,聯動本地研發、生產資源,實現“需求-研發-交付”的快速閉環,這也是上海、大連等傳統據點難以具備的本土化差異化優勢。
02 | 本土化30年進階:劍指中國市場50%份額
回溯JST的中國本土化歷程,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的香港本土化布局。30余年間,JST從最初的“產品出口+工廠合作”,逐步升級為在上海、大連、青島等地建立完整服務體系,再到如今深圳新辦事處聚焦新興產業——
其本土化路徑,恰好與中國制造業從“世界工廠”到“創新中心”的轉型同頻共振。
在采訪中,JST董事長西本充広深刻剖析了中國連接器市場的獨特性:“歐美市場早已形成成熟的產業體系,我們過去更多是配套合作;而除中日韓外的其他亞洲市場,大多只是連接器生產基地,缺乏自主設計能力。但中國不同,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,這里已經建立起從設計、研發到生產、物流的完整連接器產業鏈,與歐美、日本處于同等產業地位。”
這種“全鏈條自主”的特質,讓JST的中國本土化不再局限于“本地生產”,而是實現了工程師、銷售、品控、決策全本地化——從客戶需求調研到連接器產品研發設計,從連接器產品定價策略到售后服務,所有環節均在中國本土化完成,無需依賴海外總部支持。
這種深度本土化,也讓JST在中國連接器市場定下了更具野心的目標:拿下50%的連接器市場份額。
“目前我們在中國的份額還不足10%,但中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,足以支撐我們向‘半壁江山’沖刺。”JST董事長西本充広表示,終極目標不僅是連接器市場份額領先,更是成為客戶的“第一選擇”——當客戶有連接器需求時,能第一時間想到與JST溝通,形成“需求-合作-共贏”的長期綁定。
03 | 70年積淀創“世界首款”,“大家庭”模式筑牢本土化根基
據了解,JST有多項世界首款連接器,尤其在從1.5mm到0.2mm的微型化進程中刷新連接器行業標準。
能在連接器領域持續推出“世界首款”連接器產品,又能快速響應中國新興產業需求,JST的底氣源于兩大核心支撐:近70年的連接器技術積累以及“大家庭”式的內部協作。
在技術層面,JST近70年的深耕堪稱“匠人精神”的典范。從早期的工業連接器,到如今刷新行業標準的1.5毫米至0.2毫米微型化連接器產品,JST始終以“迭代式創新”夯實連接器技術壁壘。
“我們不是憑空創造新連接器產品,而是在70年的技術積累上,不斷改進、優化,最終滿足客戶的新需求。”董事長西本充広在采訪中提到,這種“厚積薄發”的能力,讓JST在應對機器人、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的精密連接器需求時,能快速拿出成熟解決方案。
為追求防水和小型化而開發的汽車繼電器用防水連接器。JST采用0.5防水端子和CPA結構,使連接器更小、更防水。來源/JST官網
而在團隊協作上,JST的“大家庭”模式更是獨樹一幟。采訪中提到,JST的生產、品控、銷售、倉庫等所有部門,均使用統一的內部系統,信息同步零延遲;高層決策無需經過冗余層級,從客戶需求反饋到定價、項目推進,最快可實現“當日研判、次日落地”。
“我們不是各部門各自為戰,而是像一家人一樣,用同一個目標、同一個系統解決問題。”這種高效協作,恰好適配了中國新興產業快速迭代、靈活調整的需求,成為JST本土化落地的“軟實力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JST深圳新辦事處的辦公環境,更將“大家庭”的協作理念與人性化關懷具象化——在深圳福田平安金融中心52樓轉換層北,JST專門打造了專屬咖啡品牌“JST café e panetteria”,讓辦公空間不止于高效,更添一份匠心與溫度。
這份對“人”的關注,正是JST“大家庭”文化的生動落地——不僅通過機制保障協作效率,更用場景營造歸屬感,讓內部團隊更有凝聚力,也讓中國客戶與伙伴在細節中感受到JST本土化的誠意,進一步筑牢“大家庭”式協作的根基。
04 | 未來布局:錨定機器人與AI,兼顧傳統產業迭代
當被問及“當前中國連接器市場的核心發力領域”時,JST董事長西本充広坦言:“中國市場太大,汽車、家電、機器人、AI都是重要賽道,很難說只聚焦一個。”但從戰略優先級來看,JST已明確將機器人與AI列為未來5-10年的“核心爆發點”。
機器人和AI領域的連接器需求,是全新且增量的。比如協作機器人的關節部件需要微型化連接器,AI服務器的數據傳輸需要高-speed連接器,這些都是過去傳統產業沒有的需求。
董事長西本充広解釋道,相比之下,電動汽車雖也是重點領域,但部分連接器技術源自傳統工業設備,而機器人與AI則是完全的新賽道,潛力更大。此外,JST也已啟動數據中心領域的布局,針對數據中心高密度、高可靠性的需求,研發適配的連接器產品。
值得注意的是,JST并未因聚焦新興產業而放棄連接器傳統領域。
“技術是循環迭代的,今天的‘傳統’,明天可能因升級而煥發新生。”董事長西本充広以工業設備為例,指出傳統領域的連接器需求雖增速放緩,但隨著智能化改造,對“傳統技術+新功能”的需求將上升,JST將持續投入連接器技術改良,維持在傳統連接器市場的優勢。
05 | 寄語中國:攜起手來,共創連接器行業新未來
采訪最后,JST董事長西本充広向中國客戶、合作伙伴及年輕工程師傳遞了真誠寄語:“當前還有很多連接器技術問題未被解決,JST希望與大家一起攻克這些難題—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共同成長,這正是我們‘創造連接價值的同時,面向世界,展望未來’標語的真正含義。”
對于年輕工程師,他尤其期待:“連接器行業的未來在你們手中,希望我們能聯合開發新技術,一起實現下一個技術突破。硬件不是夕陽產業,相反,隨著機器人、AI、新能源的發展,連接器會成為關鍵紐帶,有無限可能。”
從1989年香港本土化布局到2025年深圳新辦事處本土化升級,JST的30年中國連接器市場本土化之路,是“與中國產業共成長”的縮影。此次深圳新辦事處的落地,不僅是一次連接器業務區域布局的深化,更是JST以“新興產業為錨、全鏈條協同為翼”的本土化新起點。
未來,隨著機器人、AI等領域的需求爆發以及50%連接器市場份額目標的推進,JST或將在中國連接器市場書寫更多“標桿時刻”,而其“深耕本土、協同全球”的戰略,也將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的本土化樣本。